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特教除了理論,更要實務

李明洋

前幾天,電視新聞報導一則求職訊息,一些留學歸國的年輕人雖有傲人的學歷卻苦無工作,原因在於他們拿不出足以讓企業主信任的實務經驗。這則新聞不禁讓我想到,國內特殊教育界長久以來不正奉行著"留學國外者較有國際觀"以及"名門學歷是優質學府的保證"的取才標準嗎?然而,這樣的標準是否會因大學評鑑重視大學校院的研究產量(姑不論此作法是否適切)而面臨嚴峻的考驗呢?

這幾年,電子信箱裡屢屢收到以前畢業學校的來函,內容是要在校生及畢業校友提供該年度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所發表的著作,以及參與學術會議的報告等資料。雖然這可能和大學評鑑脫離不了干係,但是,研究工作不正是大學教授的基本工作[按]?曾幾何時,竟要拿學生及校友的學術著作充數?以筆者為例,有許多研究並非在大學研究機構所進行,也沒有使用大學的設備及經費,而是因應工作性質的需要,自發性地進行一些臨床研究,這樣的研究難道也可以拿來做為大學的產出性成果,令人匪夷所思!

修讀過國內研究所的人都知道,雖然國內大學校院的圖書館擁有眾多學術資料,但對於畢業後的校友以及民眾,如果想要取得這些資料,就必須親自進到大學校院的圖書館影印紙本資料,或是透過館際合作,付費後方能取得;反觀大學教授,想要這些資料只需上服務學校的圖書館電子資料庫,就可以免費下載電子資料,根本無須勤跑圖書館,甚至透過館際合作付費申請資料;如果不幸該校並未購買所需的文獻資料,多半也可從所申請的研究計畫經費中,勻支以付館際合作收取的費用,兩相比較,大專校院教授所享有的資源真是比校外人士方便太多太多了!!既然如此,為何仍有許多大專校院的特教系教授生不出研究呢?

問題可能出在於:許多特教系教授缺乏實務經驗,即使有,也已經是十幾二十年前的記憶!

嚴長壽指出,國內的技職體系多半被一群徒有博士學位,卻無實務經驗的教授霸占,因而導致技職體系走向崩解的命運;他進一步指出,若欲拯救技職體系,就要設立雙重門檻,一方面大專校院的教授要定期回到實務界磨練,另方面大專校院也要延攬實務界有實力的師資,在取才時要求提出足夠的實務經驗予以證明,如此方能將"學"與"術"同時兼顧[1]。其實,特教界何嘗不是如此呢?特殊教育除了需有理論基礎,同時也需有實務經驗,一位認真負責的教授,若想解決個案的行為問題,就不會只憑書本及文獻上的資訊來設計介入方案,而是親臨現場與個案互動,與個案家屬、教師以及週遭他人互動,之後根據這些蒐集到的資料,與研究團隊的成員討論,然後在研擬出介入計畫後,繼續不斷地監控過程,遇到問題立即討論,評估可行的方針,修正甚至更改計畫,直到最後確實達到目標為止。經過這番觀察、計畫、執行、記錄、評估等程序,不僅能有效解決實務問題,讓個案受益,且對其自身的研究功力與學術涵養,必有一番助益才是。筆者就曾遇過一位在師範校院任職的正教授,在執行研究計畫時,仍親自到學校班級裡教學,雖然教材及教法均比不上該班教師,班級秩序也是一團亂,但其秉持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精神,實在足以做為特教系教授的表率!

當然,國內特教整體大環境的條件不利教授進行研究(例如除了備課、授課之外,有時尚須訪視學校、評鑑學校、主持鑑定輔導會議、評比特教相關競賽、演講,還要接受教育部的評鑑等繁瑣工作,壓縮教授進行研究的時間),可能也是導致特教系教授產出不足的原因之一,然而,許多大專校院特教系秉持品牌至上,卻輕視實務的作法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也正因如此,使得許多缺乏實務經驗的教授在授課時(尤其是牽涉到教學實務與實習等課程),根本不知如何備課,甚至直接外聘實務界教師到課堂演講,或乾脆聘任實務界師資擔任講師。至於研究呢?由於沒有實務經驗,所以只能選擇跟實務較無關係的研究主題下手,做一些跟臨床實務無關的研究,或者藉由指導研究生論文來進行研究,雖然這也是一種不得不然的變通方式,但終究是假研究生之手執行研究,而非自己親臨現場執行,效果自然有限。至於那些教學品質不佳,收不到研究生的教授,若不亟思振作,可能就真的沒有什麼研究產物可言了!

"具有證據本位的實務(Evidence Base Practice, EBP)"早已被國外的特教領域奉為圭臬,無非就是要打破以往"理論歸理論、實務歸實務"的思維與作法。近年來,國內特教界漸漸地也有一些有識之士予以倡議,然而如何實現,除了特教整體大環境的條件必須予以調整與改良外,特教系教授個人的覺醒與實踐恐怕才是最需要的吧!

[1]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2011,天下文化。臺北。

[按]此處所稱之教授,泛稱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後記:不僅是特教,舉凡教育也都有類似的問題。事實上,國內師範校院皆有師院附小或師大附中的設立,原本即有提供師範校院師生臨床實務經驗的良好立意,然而,曾幾何時,這樣的美意卻仍舊敵不過升學主義及功利主義掛帥的臺灣社會,許多實小及附小竟也汲汲營營於拼升學、搞名校,變相成為為高社經地位及師範校院教授子弟就讀的另類貴族學校,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冀望教育能發揮教化社會國人的功能,何其難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