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重度智障生步行訓練

李明洋

接手擔任重度智障生小育的老師時,他已念小四了。雖然他的肢體沒有受到損害,卻成天坐在輪椅上,若將他從輪椅上扶起,他就四肢癱軟,把全身重量交給攙扶者,著實令人感到吃力。好不容易協助他扶櫃子站立,小育就會不斷低聲哀號,站不到兩分鐘,就會彎下身子,趴在地上。

肢體沒有問題,卻表現如此,教人納悶。於是我詢問過小育的家長後,才知道他的家人多數時間都讓小育待在樓上房間,即使在樓下,也讓他以輪椅代步,小育向來只能在地上爬行,或用手扶櫃子短暫站立。

從前任導師口中得知,小育自小一入學就以輪椅代步,曾有多位教師和治療師想訓練他走路,但總是徒勞無功。不過,從治療師和醫師的診斷,以及他歷年導師和我的觀察,我們都認為:小育雖屬重度智障,但肢體活動沒問題,應該具有步行能力。而且小育若一直以倚賴輪椅及他人攙扶來活動,不僅容易養成依賴性,更可能因肌肉長期缺乏鍛鍊,而造成腿部肌肉無力負荷身軀重量,最終導致無法行走,得一輩子依賴輪椅。

在徵得家長同意後,我為小育擬定各階段的訓練計畫,並結合治療師及志工媽媽的力量,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來訓練小育步行。

進行訓練時,團隊成員必須注意,實施後面階段的訓練,最好同時進行前面階段的訓練,而且交替運用階段內的項目。訓練時,須依據小育當天的狀況和反應,並參酌當天學校的活動及課程需要,加以調整。

例如:小育身體狀況不良或睡眠不足,導致反應不佳時,訓練者就要適時調整訓練項目,並減少當天訓練的時間及分量,甚至停止訓練。另外,每逢週末假期後,小育的表現會退步,因此,訓練者這時就得返回前面階段的步驟,重新給予小育訓練。

訓練小育行走的計畫,條列如下:

第一階段 站立訓練

目標:強化雙腿肌力。

1.讓小育雙手扶著大面寬的固定重物(如欄杆、助行器橫桿)站立,逐漸拉長站立時間。

2.讓小育雙手扶著小面寬的固定重物(如輪椅扶手、助行器握桿)站立,並逐漸拉長站立時間。

3.讓小育單手扶著小面寬的固定重物站立,並逐漸拉長站立時間。

實施站立訓練時,訓練者不妨在小育觸手可及的地方擺放他喜歡的玩具,任他撥弄,使他逐漸從雙手扶固定重物站立,過渡到單手扶著站立,最後誘使他能放手站立。

第二階段 挪步訓練

目標:強化雙腿及身體移動、扭轉的能力。

1.讓小育雙手扶著半固定重物(如秋千、單邊煞車的輪椅)站立,使他的雙腳能隨著重物的移動而挪動,並逐漸拉長站立時間。

2.讓小育雙手扶著方向固定的移動性重物(如固定方向的助行器)行走,並逐漸拉長行走時間。

3.讓小育雙手扶著方向不定的移動性重物(如輪椅、如不固定方向的助行器)行走,並逐漸拉長行走時間。

4.在小育以手扶重物時,訓練者向他伸出雙手,或以他喜歡的玩具誘使他挪步,並逐漸拉長訓練者與小育之間的距離。

第三階段 行走訓練

1.讓小育在平坦的跑步機上行走,並逐漸拉長行走的時間。 

2.讓小育在平坦的跑步機上行走,並逐漸加快行走的速度。

3.讓小育在有斜度的跑步機上行走,並逐漸增加跑道斜度。
4.訓練者協助小育在兩個重物之間行進。例如:要求小育從輪椅移動到助行器時,訓練者先將小育扶著輪椅的手拿起,或移到助行器的附近後放開,令他獨力完成剩下的任務,並逐漸拉長重物之間的距離。

5.訓練者稍稍協助小育在兩個重物之間行進。例如:要求小育從輪椅移動到助行器時,訓練者先將小育扶著輪椅的手拿起,使他面朝助行器的方向,然後令他獨力完成剩下的任務,並逐漸拉大重物之間的距離。

6.訓練者引導小育在兩個重物之間自行以單手攀扶行進。例如:要求小育從輪椅移動到助行器時,訓練者僅伸出雙手,或以其喜歡的玩具誘使他獨力完成任務,並逐漸拉大重物之間的距離。

實施成效 步行成真

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小育終於可以在訓練者伸手時,短距離的挪步,也可以在跑步機上短時間的行走。這樣的結果,讓家長體認到:小育有行走能力,只是過去未能開發,因此願意多
花時間和小育互動,並減少他坐輪椅的時間。

如今,在團隊合作下,接受訓練的小育,已能獨自長距離行走,也擺脫了輪椅男孩的形象,不再終日依賴他人。

團隊訓練守則

1.在訓練小育走路時,每名成員一定要穿戴護腰、護腕等護具,以防止在訓練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

2.在訓練過程中,團隊成員要隨時留意小育的安全,避免在有堅硬物的環境或場所實施訓練,比如水泥地,以免使小育肢體受傷,而讓他心裡產生恐懼。

3.必要時,讓小育穿戴護具受訓。

4.儘量增加小育雙腳著地的機會,以強化他腿部的肌力。

5.儘量給予小育獨自站立或行走的機會,以降低他的懶惰與依賴性。

6.每天進行多次訓練,但每次訓練時間不宜過長,而且要持之以恆。

(*本文原刊登於國語日報2012年7月13日特殊教育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