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教師評鑑真能逐劣幣留良幣嗎?

李明洋   

臺灣教育盡被一些沒有正確教育理念的人所主導!

近來,臺灣教育界掀起了一陣陣的"評鑑熱",一些團體孜孜矻矻地要求政府將教師評鑑入法,認為唯有實施教師評鑑,方能提升教師的素質,同時可逐劣幣,留良幣,如此也才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成果,進而提振教育的品質。

但,有誰能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評鑑真能達到這樣的成效?

還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像在作祟?

老實說,身為教育中人,我真的很痛心臺灣這幾年的教育每下愈況,原因就在於有太多缺乏正確教育理念,或是持有偏狹教育理念的人在主導教育政策,在為專業的教師群下指導棋,所以臺灣的教育只能繼續沉淪下去,而"教師評鑑"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很多主張教師評鑑的人,往往會這麼說:"教師當然要評鑑,這樣才能淘汰不適任教師(逐劣幣),留下好的教師(留良幣)。"存有這種觀念的人,基本上就是不信任教師的專業,就是認定教育界有為數眾多的不適任教師,所以非得透過標準,將不符合標準的除去,還有就是認定"市場機制"那套,四海皆準,所以唯有設下標準,讓每個教師相互競爭,如此定能優勝劣敗,汰劣換新(咱們若真的實施教師評鑑,保證一定會有表彰優秀教師,作為全體教師的楷模這一套;然後也一定會有複評幾次不過,就勒令退場的機制,相不相信!)。

我們就先針對"不信任教師"的思維來說說吧!有些人老是懷疑教師的專業,認為教師非得要透過評鑑才能專業,那麼請問到底誰有資格來評鑑教師?如果連專長於教育的教師都不專業了,那誰又能比教師更專業於教育?教授嗎?是嗎?有實務經驗的教授有幾個?誰敢站出來說自己最懂教育,最會教學?官員嗎?是嗎?哪幾個官員最懂教育,最會教學?請他站出來,讓專業的教師來檢視一下吧!家長嗎?是嗎?如果家長比教師專業,那教師算什麼?是照顧孩子的傭人還是伴讀呢?如果這樣,教師乾脆打包回家,讓家長自己教孩子吧!所以說,教師到底專不專業呢?如果說不是的人,那就請他自己來試試,如果是,那就將指指點點的手收起來,相信教師的專業,放手讓他們去發揮所長吧!

其次,難道教師非得要經過評鑑才能專業嗎?那麼教師經過四年的師範校院專業師資培訓,外加一年的現場實習難道都是做白工,玩假的嗎?如果說連五年制的師資培育機制都還嫌不夠專業,那麼請這些人去看一看世界上還有哪幾個國家的師資培育能夠更專業呢?是每天高喊教師評鑑,但卻只肯花幾個月培育教師的美國、英國呢?[1][2],還是放棄斯堪地納維亞原本良好的教育體制,去擁抱英美的北歐瑞典呢?[3]想來應該不是吧!既然談到北歐,我們不妨就以目前世界公認,教育最成功的芬蘭師資培育為例,芬蘭也是實施四年制的大學師資培育,另外加兩年的研究所課程,而當這些準教師畢業後,會有誰去質疑他們不夠專業?只要有誰敢去質疑,就馬上會有師資培育系所的教授、政府教育官員、教育部長,甚至家長跳出來群起攻之!但回過頭來看看目前的臺灣,經過了五年的師資培育薰陶,畢業後好不容易通過檢定,最後擠進學校當教師,結果還要被負責規劃培育機制的政府官員,聯合外界一起指指點點,批評不夠專業,甚至還要被迫接受大大小小、應接不暇的外部評鑑,以及教師評鑑,如此才"或許可能"被人承認稍具專業,這不是吃人夠夠是什麼?有人這樣糟蹋教師專業的嗎?

持平而論,臺灣原先五年制的師資培育機制已算是頗為周延的(當然還不及芬蘭的六年制,但也相去不遠了),只是後來說什麼要師資培育多元化,說什麼要透過市場機制才能選出最好的教師,若真是這樣,那麼先請當年強烈建議這麼做的那些教育官員、專家學者,還有家長團體趕緊跳出來杯葛現在這些質疑教師專業的人吧!如果不敢跳出來,就表示當年的政策完全是個錯誤的決定,那麼當年那些人現在又在哪呢?還是也混進現在質疑的這群人中,繼續當牆頭草?完全沒有主見與擔當呢?可見臺灣的教育就是在這樣沒有專業與遠見的政策中搖擺不定!

再者,老是有人會覺得教師裡面一定有不適任者,所以非得以評鑑的方式去把他們找出來。但真相是這樣嗎?試問,到底什麼叫做不適任教師?是有精神官能症等病灶者?是翹班、上課時間打電話聊天、睡覺等嚴重失職者?還是喝花酒、賭博、酗酒等素行不良者?還是口出惡言、性騷擾、不當體罰學生等違反法律條文者?還只是沒辦法讓學生拿高分,考上第一志願者?請問持有這種思維的人,有仔細深入地去了解過嗎?甚至有作過全面性的調查嗎?這些所謂不適任教師,到底比例有多少呢?如果教師因為患有精神官能症等病灶,致使無法執教,或者因不當體罰、侮辱學生,以及翹班、缺課等嚴重失職,那麼自然有一套機制可處理,根本不需要透過評鑑來過濾。如果認為現有機制有瑕疵,官官相護,那麼就應該去檢討這套制度,而不該是再去設立另一個根本不必要的機制,目的只是為了要彌補原本機制的漏洞。如果說,所謂的不適任教師僅僅只是因為無法達到家長或行政的要求,讓學生考好成績,將學生送進好學校,提升升學率,那麼我必須說,這是對專業的侮蔑與不尊重,至少我在師資培育階段以及爾後的進修過程中,從未有人將考試得高分或升學率當作是教育的專業與主軸,如果認為讓學生考高分、考上好學校是教育專業,是教育的主軸,那麼我想教育學一定要整個翻轉、改寫!

除了上述幾種不適任教師,可由現有機制處理外,就應該沒有不適任教師吧!若如此還認為有不適任教師,那麼我必須說,這些人的心中原先就不信任教師的專業,所以總存有著教師就是愛打混、愛摸魚的偏狹觀念。老實說,我不否認教學現場確實可能有不太認真的教師,但比例到底有多少?雖沒做過統計,但我可以肯定的說,絕對非常少!但現在卻要大張旗鼓,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去討論一套評鑑標準,開多少場公聽會,最後訂出了一個必然存在眾多爭議的評鑑指標,為的就是要找出這些所謂打混、摸魚的教師,是不是太耗費民脂民膏了?如果說教師上課不太認真,那麼就該去了解原因,說不定是因為家裡遭逢變故,或許是和同事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又或許是不滿意當今凡事只看考試成績,而將教師專業綁死的社會風氣!畢竟一個專業教師的培育也是花費了許多時間和預算,怎可不明究理的就要將之除去而後快?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階級需求論(Hierarchy of Needs)"告訴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有追求自我實現的願望,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在Hargreaves和Shirley所寫的"The Fourth Way: The Inspiring Future for Educational Change"一書中就舉了個實際的例子,在倫敦某個地區,無論是中學或小學,不論是教師士氣、學生學習動機及表現在全國都是最糟的,但後來有一群有心人士瞭解到原來是社區幾年之間發生了一些變動,讓當地居住環境變差,住戶的品質下降,連帶影響到整個學校的運作。於是藉由民間社團和義工的力量,和學校通力合作,進而與社區融為一體,結果教師的士氣提振,學生的表現扶搖直上[2]。這就是個透過外在協助和內在驅力的方式,最後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例子。所以,如果我們願意信任教師的專業,願意相信教師是具有自我實現的內在驅力,相互信任、共同合作,那麼相信一定能有一番良好的作為,而不該是凡事只站在質疑的基礎上,一味地予以監督,甚至懲罰,既然對孩子要用愛的教育,對教師不也應該一視同仁?怎麼反而是惡言相向?

此外,誰說評鑑就一定可以逐劣幣,留良幣?相反的,我們所看到的是,正由於實施評鑑,反而讓真正有心在教育的教師不願留下,反而是逐良幣,留劣幣!我們不妨去看看這幾年實施評鑑的美國、英國的教育界,就是因為實施評鑑,搞得教育界人人自危,深怕動輒得咎,結果導致不少有心於教育的教師辭職明志[4][5][6],甚至還和教育當局對簿公堂[7]。坦白說,我並沒有看到評鑑帶來的任何好處,反而是看到了評鑑導致的惡果。

最後,什麼又叫做好的教師呢?國際著名教育學者Sahlberg, P.即指出,"論斷所謂有效能的教師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8]。"人非事物,如何論斷好壞?有的教師說起話來口齒清晰,有條有理,但學生就是不喜歡上他的課;有的教師娓娓道來,輕聲細語,但學生就是喜歡和他一起學習;有的教師喜歡搞怪,譁眾取寵,學生雖然喜歡,但只喜歡看他搞笑,對該科目根本不喜歡;有的教師雖然上課平淡無奇,但學生深受啟發,一生受用;有的教師專會做表面功夫、紙上作業,但教學乏善可陳;...,到底怎樣的條件才能叫做好的教師呢?所以,與其花費心力去討論評鑑指標,去耍耍嘴皮子,說哪一套評鑑標準最詳盡,倒不如務實一點,實實在在地讓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盡其所能去發揮吧!

參考資料

[1]Sahlberg, P. (2011). Finnish Lessons. Teacher College, Columba University.

[2]Hargreaves, A. & Shirley, D. (2009). The Fourth Way: The Inspiring Future for Educational Change. A Joint Publcation.

[3]The Local(2013/05/04). New drive to address teacher shortage.

[4]The Washington Post(2013/05/23). Award-winning Virginia teacher: ‘I can no longer cooperate’ with testing regime.

[5]HUFF POST. (2013/05/24).Teacher Resignation Video: Ellie Rubenstein Explains 'Everything I Love About Teaching Is Extinct'.

[6]HUFF POST. (2013/04/09). Teacher Resignation Letter From Gerald Conti Says His Profession 'No Longer Exists'.

[7]The Washington Post.(2013/04/15). Lawsuit Stop evaluating teachers on test scores of students they never taught.

[8]The Washington Post.(2013/05/15). What if Finland's great teachers taught in U.S. schoo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