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破除特許學校的迷思(上)

Diane Ravitch原作

李明洋摘譯*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 2010-11-11   

原文網址: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0/nov/11/myth-charter-schools/

重點摘譯:

一般而言,以教育為題材的紀錄片很少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就算有,也幾乎不會在戲院上映。但是,由Davis Guggenheim執導的"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卻不是這麼回事。

這部片是我看過,宣傳規模最大的一部教育紀錄片,不只登上Time和New York等著名媒體的頭條,兩次出現在歐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節目,而且不只被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安排在精華時段播放達數天之久,甚至還針對影片內容專訪總統Obama。

雖然早先也有"The Lottery"和"The Cartel"這兩部題材相近的紀錄片,但和這部紀錄片相比,簡直是天差地遠。曾因執導"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殊榮的Guggenheim在眾所期待的氛圍下執導了這部"等待超人",但媒體卻瘋狂地提供意見,於是Guggenheim在影片中加入了一些公校體系的重量級人物和團體。

而從這些紀錄片所透露出來的訊息,無疑是告訴人們:美國公校教育是個失敗的企業。公校教育之所以失敗,並不是錢的問題,因為政府早已砸很多錢在公校上了。公校學生考試成績差是因為(公校體系)有太多差勁的教師,而這些教師卻都被勢力龐大的教師工會所保護。學生之所以會輟學,是因為學校辜負了他們,如果他們沒有遇到差勁的教師,那麼他們原本是可以成就任何事的。假如學校可以開除差勁的教師,同時給優秀教師更多的錢,那麼學生的考試成績就一定會好起來。所以,我們社會的未來,尤其是西班牙裔及黑人孩子的未來,就只有靠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了。

"The Cartel"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必須廣設特許學校,而且要大量發行教育券,讓孩子得以逃離辦學不利的公校,轉而進入私校就讀。製作者要人們相信,私校的教師充滿愛心,也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不像公校裡的蠢蛋(dullard)那麼懶散;私校會賦予學生較高的期望,學生的成績也會提升;而且不管學生的家境如何,他們的學業都會獲致成功。"The Lottery"這部片的取材也和"等待超人"一樣,講述的是一個孩子不顧一切地逃離紐約市的公校,以進入哈林區(Harlem)的一所新成立的特許學校。

大多數的美國人都讀過公校,而且多數人也從公校畢業,進入大學,或到社會上工作,但他們卻從未想過,他們的未來被學校給侷限住了。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幾乎都是由自己的努力,所處的環境,以及家庭支持程度所決定,而非由教師所主導。學校裡有優秀的教師,有平庸的教師,甚至有差勁的教師,但是到最後,大多數的公校都還是提供學生許多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去追求自己的未來。根據Gallup民調的結果顯示,美國人對公校的品質極度不滿,即使如此,在就讀公校的學生家長中,仍有77%會給予公校A或B的評價。

由於"等待超人"這幾部紀錄片,造成了美國境內廣泛性的恐慌,擔心這個國家正在全球的競賽場上落居後位。如果美國的經濟一蹋糊塗,如果貧困人口仍佔很高的比例,如果孩子不如他國孩子那麼用功讀書,這都應該怪學校。最後,我們找到了萬惡的淵藪,在我們感受到社會似乎哪裡不對勁,在我們察覺到我們的(國家)正走在錯誤的路上,以及在我們發現美國正失去主導全球的地位時,我們都必須對其嚴加責難與感到憤恨。這些問題之所以存在,錯不在全球化,不在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不在貧窮,不在粗俗的流行文化,也不在掠奪性的經融實務(predatory financial practices)使然,而是在於公校、公校教師,以及工會。

根據Guggenheim的說法,"等待超人"這部片的靈感,是源自於有一次,他開車送孩子去讀私校的途中,看到了鄰近的一所考試成績低落的公校。他很想知道,這所學校學生的命運為何?他們接受的教育品質如何?他可以保證,絕對是很糟的。他在這部片的新聞稿中寫道:"今天早上,當這些家長放棄了自己的子女,會感到何等的痛心和難受呢?"

Guggenheim畢業於Sidwell Friends,這所座落於華盛頓特區的私立明星學校,也是Obama總統的女兒就讀的學校。每天早上,當他經過那些公校時,似乎認定那些公校既無希望又可怕,那些公校想必也是他父母(當初)避之唯恐不及的學校吧!

"等待超人"這部紀錄片是描述5個孩子透過抽籤,最後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特許學校的故事。在這5個孩子當中,有4個是從公校逃出來,另1個則是因為母親負擔不起教會學校的學費,而被校方要求離開。這些孩子,有4個是住在貧困地區的黑人或西班牙裔,另一個則是白人,住在林木蒼鬱的郊區。這些孩子對未來充滿了夢想,他們非常討人喜愛,對於他們的處境,我們都能感同身受。到了影片的最後,我們也都為他們的中籤而喝采。

然而,這些孩子所申請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很難進去的。Anthony是一名住在華盛頓特區的5年級學生,他申請的特許學校SEED是一所住宿制的學校,想要申請入學的孩子共有61人,但只有24個名額。Francisco是個住在紐約布朗克斯區(Bronx)的1年級學生,他的母親是一名具有高中學歷的社工師,非常希望把他從紐約市的公校轉入"哈林成功學院(Harlem Success Academy)",想要申請就讀這所特許學校的孩子共有792人,但名額只有40個。Bianca是住在哈林區的幼兒園生,因為她的母親無法負擔教會學校的學費,所以幫她申請入讀哈林成功學院,但她必須和767個申請者競爭35個名額。Daisy是一名住在東洛杉磯(East Los Angeles)的5年級學生,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從135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KIPP LA PREP這所特許學校的10個中籤者之一。Emily則是個住在矽谷(Silicon Valley)的8年級學生,雖然當地的學校設備新穎,畢業率高,考試成績也非常好,但她的家人擔心她會因為成績不佳而被分配到低學習力的組別,因此幫她申請就讀Summit Preparatory這所特許高中就讀,但必須和455名申請者角逐110個名額。

出現在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包括旗下擁有兩所特許學校的"哈林兒童區(Harlem Children's Zone)"執行長Geoffrey Canada;關閉數間公校,開除多位校長,並因嚴苛的政策而榮獲國家表揚的華盛頓特區公校督察長Michelle Rhee;過去16年,透過網路成立將近100所表現卓著的"知識就是力量計畫(Knowledge is Poewr Program, KIPP)"特許學校的David Levin和Michael Feinberg;以及做為該片大反派的美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AFT)理事長Randi Weingarten。其他演員還有包括Steve Barr等幾位特許學校的校長,以及投資數百萬經費於廣設特許學校的Bill Gates。然而,片中沒有任何一位成功的公校教師和校長現身說法,更不用說有任何一所成功的公校亮相,整部影片的主題都在不斷地凸顯公校是失敗的。

這部影片警告我們,情況十分危急,必須馬上行動。但我們該怎麼做呢?這部影片所傳達的訊息十分明確,那就是公校很糟,私人經營的特許學校很棒。紐約市的家長必須將孩子帶離公校,轉入特許學校(儘管紐約市長Michael Bloomberg宣稱目前的市立學校是有史以來辦得最好的,但他卻還預計設立多一倍的特許學校,協助家長把孩子轉離公校)。影片中,任職"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經濟學家Eric Hanushek表示,只要我們開除表現最差的5%到10%的教師,很快的,我們國家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的評量項目,就可以名列前茅。

然而,我們應該逐一檢視,了解事實的真相。就拿影片中的5所特許學校來說,其實只有1所確實能夠說是獲得"驚人的成果"。而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家Margaret Raymond針對半數(2500所)特許學校所做的著名調查結果顯示,17%的特許學校學生數學成績優於公校學生;37%則比公校差,而剩下的46%則與公校無異。在特許學校中,真正獲致驚人成果的比例乃遠低於17%。為什麼Davis Guggenheim沒有注意到那些辦學者領導不利,或是辦學者只在乎營收的特許學校呢?為什麼製片者明知特許學校辦學失敗的數量是辦學成功的兩倍,還要讓不知情的民眾誤以為特許學校是教育問題的唯一解答呢?為什麼不誠實以對呢?

我們從Guggenheim完全漠視特許學校的差異性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等待超人"這部片的真正目的。既然有卓越的特許學校,當然也有卓越的公校。為什麼他不也去探聽一下那些捲入炒房醜聞的特許學校連鎖企業呢?為什麼他不拿著相機去學生成績比公校差勁的特許學校裡拍攝呢?為什麼他不把那些被指控盜用公款的特許學校校長拿來報導一番呢?為什麼他不呈現那些遊走在教會學校和公立學校的規章之間,狀況曖昧不明的特許學校呢?又為什麼他不去了解一下,某些特許學校校長每年收取30萬到40萬美元的學費,卻只需管理規模極小的學校,照顧數量極少的學生呢?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Diane Ravich為著名的美國教育歷史學者、教育政策觀察員、教育分析與評論員,現任職於美國紐約大學。 著有"The Death and Life of the Great American School System: How Testing and Choice Are Undermining Education"和"Reign of Error: The Hoax of the Privat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Danger to America's Public Schools"等書。

(*本文獲Ravitch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