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PISA 2012證明市場本位的教育改革是失敗的

Pasi Sahlberg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 Guardian / 2013-12-08

原文網址: http://pasisahlberg.com/the-pisa-2012-scores-show-the-failure-of-market-based-education-reform/

重點摘譯:

"一個真正成功的教育體系是讓各種社經背景的學生均能在PISA評量中獲得高分。"

當PISA結果在12年前首度公布時,與會各國都很興奮地想瞭解自己國家的學校體系與他國相較之下的表現為何。如今,由於跨國比較的結果,致使PISA成績往往主導著許多國家的教育政策,而使得第5屆PISA的結果比以往受到更多的批評。然而,無論PISA的侷限性為何,既然這份蒐集自全世界超國50萬名15歲學子的資料業已擺在眼前,我們就應該試著好好地善用這些資料

善用PISA資料,意思並不是把全球排行榜上數學、閱讀和科學等標準化測驗的排名,拿來讚美或羞辱某個國家,但這卻仍舊是報導PISA結果時,最常見的方式。在芬蘭,媒體指出芬蘭的數學從2009年的排名第6,跌至3年後的第12,因此直言不諱地下結論,認為芬蘭的教育體系已經崩潰了。瑞典的報社甚至表示,瑞典屢次在PISA拿低分的表現是"國家的災難",簡直是把國家的未來放在危險的境地之中。在加拿大也是如此。而在美國,當局則是擔心美國和亞洲青少年學習差距的擴大,將損害美國的經濟競爭力。許多人似乎只看PISA的排行榜,就可以勾勒出結論。

誤用PISA資料的另一個現象就是,僅從資料當中去推崇得分最高的教育體系,卻對普遍存在的教育模式視若無睹。使用PISA資料時應注意,並非得高分就一定是成功的教育體系。唯有當國家在數學、閱讀和科學的表現高於OECD平均值,而家庭社經地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則低於OECD平均值,這樣才可稱之為成功的教育體系。在OECD,最成功的教育系統是南韓、日本、芬蘭、加拿大和愛沙尼亞。

就我個人的看法,PISA 2012適足以證明風靡全球的全球教育改革運動(Global Educational Reform Movement, GERM)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GERM源自於1988年英國的教育改革法案(Education Reform Act),並進一步藉由美國的"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和"邁向巔峰計畫(Race to the Top)"而加快蔓延的速度,他們把市場機制假想為改善整個系統的最佳媒介。DERM就像病毒一樣,環遊世界,"感染"各地的教育體系。我們可以從以下5種症狀來判斷是否被GERM的病毒感染:

第一個症狀是提升校際競爭,作法是讓家長擁有選擇學校的權利,並且公布各校排行榜,以協助身為"消費者"的家長做出正確的決定。

第二個症狀是將教學和學習標準化,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訂定詳細的處方,以便各校的表現可以相互比較。

第三個症狀是藉由標準化測驗的實施,系統性地蒐集這些表現的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視為學生的學習成就,並據此做為評定教師績效責任的根據。

第四個症狀是貶低教師的專業性,透過快速的師資培育,讓任何人都可勝任教學工作。

第五個症狀是藉由特許學校、免費學校和虛擬學校(virtual schools, 譯者註:即透過網路授課的學校,又稱網路學校)的形式,將公立學校轉換成私立學校

當OECD在2012年收集來自65個教育體系的PISA最新數據時,GERM已經擴展成為全球性的流行病。被GERM感染得最嚴重的是美國、英格蘭、紐西蘭、澳大利亞、瑞典和智利的學校和社區。而從PISA的最新數據來看,有個有趣的問題或許應該提出來,那就是PISA的結果是否更加肯定GERM是正確的假定?好吧!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PISA 2012的3個重要發現,看看這些發現如何和GERM產生矛盾?

第一、賦予學校課程和評量自主權的國家往往有較好的表現。這個發現正好和GERM的假定相衝突。因為GERM的假定是,唯有極度的教學標準化,以及實施一致性的標準化測驗,學校才能獲致成功。但是PISA結果所呈現的是,教育的成功與否往往和(教師的)專業自主及校內的合作文化有關。PISA呈現的證據還顯示,表現優良的教育體系是讓教師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營造出具有產能的學習環境,以及設計多種形式的學生評量,以充分支持學生的學習,進而讓學校獲得改善。

第二、優良的學習成果和全面性的落實公平往往是相互關聯的。教育公平的意思是學生的社經地位對其在學校的學習影響不大。注重公平的意思是,高度重視全面性的早期兒童計畫,學校提供全面性的健康和特殊教育服務,並且平衡藝術、音樂、體育等數科和(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之間的比重。公正地分配資源與否對於公平能否落實非常重要。PISA 2012的結果顯示,公正的資源分配與整個學校體系的成功息息相關,亦即在優勢和弱勢學校之間,愈能公平地分配資源,學生的表現將會愈優異。

第三、讓家長選擇學校並不能使教育體系的表現獲得提升。讓家長選擇學校和校際競爭都可能造成教育體系內的高度隔離。亦即,可能會對公平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成果產生不良的影響。事實上,成功的教育體系確實比那些讓家長大肆選擇學校的(教育體系)好。所有成功的學校體系都會信守承諾,維持公立學校和地區學校的控制權。PISA 2012的數據顯示,特許學校和免費學校的普遍設立和學生的學習(成效),兩者間沒有明顯的關係。

PISA 2012還重申世界各地數百萬教師的呼籲:付給我們更多的薪水。雖然支付教師更多的薪水只不過是(讓教育獲致成功的)其中一部分,但較高的薪水確實可以幫助國家吸引到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以教書做為自己的終身職業。PISA的結果顯示,愈成功的國家,付給老師愈多的薪水,並且賦予他們更高的社會地位

國家若想在PISA的排行榜上獲得更高的名次,就應該瞭解其真正的需求為何。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Pasi Sahlberg為芬蘭籍教育學者,擔任芬蘭國際行動與合作中心(Finlan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並兼任Helsinki及Oulu大學教授。此外,亦是國際著名教改學者,曾任職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被許多國家聘請為教育改革顧問。著有暢銷書"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及該書續集"Finnish Lessons 2.0: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

(*本文獲Sahlberg教授授權中文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