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重度身障生上下樓梯訓練

李明洋

開學第一天,老師發現小宏的小腿多出幾處瘀傷,與家長聯繫後才知道,是因搬家造成的。

原本舊家位在大樓內,小宏平常都是搭電梯上、下樓,新家是兩層樓透天厝,必須經由樓梯上、下樓,這對原本走路不穩,又鮮少爬樓梯的小宏來說,無疑是項嚴峻的考驗。每當上樓梯時,小宏總會伸手要求大人攙扶,不然就會躊躇不前,即使用手扶欄杆,步履也相當緩慢,一不留神還可能踩空跌倒;下樓梯情況比上樓梯更嚴重,非得大人全程攙扶,否則就會蹲在樓梯頂嚎啕大哭,不肯下樓。小宏的媽媽感到非常困擾,希望老師能夠協助訓練小宏獨力上、下樓。

實地觀察與分析問題

綜合小宏媽媽提供的訊息,以及實地觀察的結果,我們認為,小宏不敢上、下樓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缺乏正確的技能,比如沒有專心看著階梯、沒有用兩手扶欄杆前進、沒有將重心往前等。

2.家長過度保護,長期的攙扶讓小宏過於依賴他人的協助,忽略自我的能力。

3.缺少成功爬樓梯的經驗,使小宏獨力爬樓梯的自信心尚未建立。

當然,生理上(如輕微扁平足)及心理上(如智能障礙、不專注)的限制,在小宏上、下樓梯時多少也會有諸多不良影響。為了建立小宏上、下樓的能力,筆者和老師擬定了訓練計畫。

訓練場地布置及訓練方式

為避免影響正常作息時間,訓練計畫以早自修或下課時間進行。訓練時,以一端裁成斜邊的梯形木板作為步行板,尺寸分為低(二點五公分)、中(五公分)、高(十公分)三種高度,以及窄、中、寬三種寬距。由於上下樓梯訓練著重於高度上的變化,因此將步行板的寬距固定,僅在高度上做不同升降幅度的組合。

訓練場所為鋪有大型塑膠軟墊的知動教室。每次訓練前,老師先依照進度,將步行板拼組成訓練階梯,然後在起點位置放一張椅子,終點放一個目標塑膠籃,內裝一顆塑膠球。

訓練時,老師以手勢要求坐在椅子上的小宏起身,接著引導他在訓練階梯上前進;到達終點時,要求他拿起籃子裡的球,轉身往回走;當他走回起點時,將球交給老師,就可以坐下,並可得到一個玩具以茲獎勵。三分鐘後重複相同的訓練,反覆五次即結束當次的訓練。當小宏在步行板的訓練到達某一目標後,即帶他到實際的樓梯進行訓練,直到最後都能確實完成目標為止。各階段的訓練目標如下:

階段一、相同落差幅度階梯訓練

1.可以獨力上、下十個低幅度升降的階梯。

2.可以獨力上、下十個中幅度升降的階梯。

3.可以獨力上、下十個高幅度升降的階梯。

階段二、不同落差幅度階梯訓練

1.可以獨力上、下十個由低、中幅度升降組成的階梯。

2.可以獨力上、下十個由中、高幅度升降組成的階梯。

3.可以獨力上、下十個由低、高幅度升降組成的階梯。

階段三、實際階梯訓練

1.可以扶著欄杆獨力上、下樓梯。

2.可以不扶欄杆獨力上、下樓梯。

在階段一和階段二,老師會根據小宏的反應及進步情形,適時微調步行板的高度。在階段三,則依照小宏的狀況給予肢體上適時的協助及引導,增強其獨力上、下樓梯的意願。在各階段的訓練過程中,老師全程跟在小宏身邊,除了給予必要的引導及預防跌倒外,儘量不出手牽引。

實施成效

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小宏已可扶著欄杆獨力下樓,甚至可以不扶欄杆獨自上樓。現在,小宏在家裡都可以自己上、下樓,不會再伸手向父母求助,更不會蹲在樓梯頂嚎啕大哭。

(*本文原刊載於2012年2月3日國語日報特殊教育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