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從亞特蘭大作弊醜聞談廢除高利害關係測驗的必要性

Yong Zhao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Yong Zhao / 2011-07-17

原文網址: http://zhaolearning.com/2011/07/17/ditch-testing-part-5-testing-has-not-improved-education-despite-all-the-costs/

重點摘譯:

證據昭然若揭。在考試分數上動手腳並不像考試倡議者所說的,只是亞特蘭大、巴爾迪摩和一些學校等少數案例而已,也不是藉由諸如強化安全措施等技術面的手法就可以防堵。或許考試作弊是出於人性,但卻是因為高利害關係標準化測驗所施予的不合理及高度的壓力,而導致的腐敗現象。因此,我們不能將問題壓下來,採取大事化小的解決方案,或指責那些因作弊而被逮的教育人員。亞特蘭大作弊醜聞案對我們,尤其是對那些始終認為考試不僅必須,也能有效改善教育的人來說,無疑是一記警鐘。

教育秘書長Arne Duncan已對NCLB法案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批評。他在最近的一篇評論中寫道:"誠如最近發生的事件,NCLB法案對孩子、家長及教師來說,乃是一個緩慢行進的列車事故。在這個法案的規範下,國內絕大多數的學校很快就被貼上了"失敗"的標籤,然後被施以不切實際及無效的懲罰。...為了免於受到懲罰,許多州政府遂將學業標準降低,而不是給予更嚴格的要求。這個法案也讓整體表現傑出只有少數學生表現不佳的學校和全校學生都表現不佳的學校沒有多大差別。結果,各州政府和學區每年花費了數十億的經費以迎合華盛頓當局所規定的單一規格的要求,而不是針對地方特性研擬出有效方案,以解決需求最多學生的問題,以及縮小學生間的成就差距。"

但是他卻不承認,NCLB法案中的高利害關係測驗是造成諸多問題的關鍵因素。除非我們將針對少數幾個科目所進行的高利害關係測驗給廢除掉,否則美國教育將會繼續被這所謂的教育改革給毀了。事實上,Arne Duncan預計獎勵卓越表現者,以及將教師和校長評鑑與其收入掛勾等措施只是更加強測驗的高利害性,也更可能因此而獎勵了考試作弊者。更糟糕的是,根據實際的運作情形,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那些表現卓著的學校很可能也會參與作弊,因為彼等學校過去只要避免被判定失敗即可獲得獎勵,但如今卻必須表現卓越才可能被獎勵,所以反而有理由必須去作弊。

其實,作弊的事件發生在實施高利害關係測驗所衍生的諸多弊病中,還算是比較小的問題,我之所以主張廢除高利害關係測驗,主要是因為實施高利害關係測驗的成本太高,但獲益卻是少之又少

金錢成本(Financial costs)

目前我們並不知道NCLB法案要求的高利害關係測驗的確切成本。在2003年,美國審計總辦公室(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估計2002年至2008年間,花在編製、管理與批改閱讀與數學測驗的費用大約介於19億美元至53億美元之間。根據該單位在200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自2002年開始,聯邦教育局每年提供各州4億美元的經費,以執行NCLB法案所規定的評量,歷經10年,共花費40億美元。但這只不過是聯邦政府的部分而已,實際的花費比這個數額更高。

Lawrence A. Baines和Gregory Kent Stanley根據教育政策中心(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 CEP)的報告推估,每年高利害關係測驗的花費足夠媲美某些小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 GNP),約介於2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如今,當局又呼籲要加強考試安全措施,只會讓學校和教育人員的負擔更加沉重而已。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s)

如上所述的數十億美元也導致了其他不可估算的成本,例如,這些錢被直接投注於學校,要求校方為考試做準備及撰寫報告。這意味著,學校已經喪失機會去思考,為學生安排從事更有益的活動。此外,這些錢也將當局的注意力轉移至考試,而忽略了其他可能足以解決當前教育困境的任何形式的創新解決方案。例如,從過去的十餘年來,科技已有大幅度的進步,為學習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過度重視考試,卻將運用這些新的可能性所需的資金、政治資產、時間,以及能量給消耗殆盡了。

教育成本(Educational costs)

然而最嚴重且證據確鑿的成本莫過於讓學生喪失機會去接受廣泛的教育經驗,以及發展出諸如創造力和全球競爭力等21世紀真正需要的技能。正如我在之前所寫的系列文章中提到的,"美國有很多學校已經變成了考試準備機構。他們只教高風險考試規定的科目。"一項由教育政策中心(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 CEP)研究員Valli和Buese在2007年所做的研究發現,在NCLB法案實施5年後,有超過60%的學區表示,他們已經增加了數學課和英語課的授課時間,而有44%的學區則表示,他們已經減少了諸如社會、科學、藝術、音樂和體育等其他科目,或諸如午餐和下課等活動的時間。該項研究也發現,大多數的學區已經將英語和數學課程的內容窄化,只符合州立考試的考試範圍。研究尚發現,有84%的學區表示,他們已經改變了"某些"或"大部分"的小學課程內容,有79%的學區改變中學課程內容,而有76%的學區則是改變了高中課程內容,將重點放在閱讀科目及考試技巧的指導上。數學科也有類似的情形,有81%的學區表示,他們已經改變了中小學的課程,而有78%的學區則是改變了高中課程,將重點放在數學科目及考試技巧的指導上。此外,課堂上的授課內容也產生了變化,均以準備考試為導向。研究者也發現,自從NCLB法案實施後,由於教師必須迎合標準和考試,所以已經失去了課程和教學的自主權。研究者寫道:"教師感到被迫將教學內容迎合考試範圍,並且對於學區課程內容吻合州考試範圍的程度感到憂懼。"最近,該中心針對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績效責任政策對羅德島州(Rhode Island)、伊利諾州(Illinois)和華盛頓州(Washington)的課程及教學所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課堂教學的重點均擺在為考試做準備,而且教師也逐漸把教學重心放在考試相關的內容上。"

社會成本(Societal costs)

高利害關係測驗在社會成本方面所付出的成本是相當巨大的,包括社會大眾對於公立教育和教育人員所抱持的態度、社會的教育價值觀,以及對於如何構築高品質的教育的瞭解與否等。訂定高利害關係測驗以驅策教育的政策已經灌輸社會大眾一個極其簡單的教育觀念,讓他們誤以為只要看學校是否達到政府所頒佈的每年適當進步(AYP)或某個等第等指標,以及看標準測驗所呈現的成績,就可以衡量學校教育是否優質,以及孩子是否學習狀況是否良好

此外,我擔心社會可能還要付出另一種成本,那就是在NCLB法案被考試驅策的績效責任制洗禮之下,可能讓當今的教師和教育主管願意恪遵標準化測驗的實施,並且認同標準化及考試是不可或缺的觀念,結果那些不認同這種觀念的教育人員將因灰心喪志而紛紛離開教育界。如此一來,如果有朝一日標準化測驗被作廢,我們恐怕找不到具有教學創意的教師了。

既然實施高利害關係考試的成本如此之高,那獲益呢?

以下就引述由美國國家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委託的國內權威小組在最新完成的報告所做的說明:

"儘管實施了幾十年,考試本位的激勵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成就仍無法一致地產生正向的功效,...諸如"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法案"所規範的學校層級的激勵制度,雖然在某些學習計畫間產生較大的效應,但都只限於小學的數學科,而且比預期的效應還小。"

證據還指出,目前許多州所實施的高中畢業考方案降低了高中生畢業率,卻未能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

所以結論是,廢除考試。


延伸閱讀

美國教育秘書長對亞特蘭大作弊醜聞的真正想法

作弊是人性使然嗎?

亞特蘭大作弊醜聞事件是特例嗎?

安全措施真能遏止考試作弊嗎?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Yong Zhao為國際知名教育學者、作家及演講者,專精於全球教育方法及應用,目前任職於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擔任教育測量、政策和領導學系教授,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以及出版20餘本書,包括2015年出版的"莫把人送去做機器做的事:導正科技融入教育的5個最大謬誤(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 Correcting Top 5 Ed Tech Mistakes)",2014年出版的"誰害怕大惡龍:為何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最差)的教育體系(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Dragon: Why China Has the Best (and Wor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2012年出版的"世界級的學習者:教育創新與學生創業(World Class Learners: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以及2009年出版的"迎頭趕上或引領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此外,他尚有經營部落格: http://zhaolearning.com.。

(*本文獲原作者Zaho教授中文翻譯授權,本人特此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